女當網

當前位置:主頁 > 歷史 >

一代名相魏征,為什麼下場那麼慘?

一代名相魏征,為什麼下場那麼慘?

瀏覽:543 時間:2024-04-14 18:42:47 來源:互聯網 作者:小编
導讀:魏征死後,唐太宗李世民懷疑他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,不僅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與衡山公主的婚約,還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,不過,李世民很快便後悔了,不僅恢複了魏征的名譽,還重新給他立起了墓碑,可以說魏征的

魏征死後,唐太宗李世民懷疑他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,不僅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與衡山公主的婚約,還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,不過,李世民很快便後悔了,不僅恢複了魏征的名譽,還重新給他立起了墓碑,可以說魏征的下場并沒有那麼慘。

死後極盡哀榮,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第四位



一代賢相魏征

魏征早年參加瓦崗起義,跟随魏公李密,但并不受重用。武德元年(618年),魏征随李密降唐,并說服李密舊部李勣獻地歸唐,後授太子洗馬,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屬官,是太子黨的一員。

玄武門之變,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全部被殺,魏征被抓,李世民愛惜其才,便赦免了他,并很快得到重用。

在貞觀時期,魏征以犯顔直谏著稱,常常當着其他大臣的面直言頂撞李世民,令他下不了台。不過李世民知道魏征有治國的才幹,性情又耿直,從不退縮屈服,因此總能欣然接受她的意見,君臣之間相處的很融洽。魏征以遇到明主而高興,李世民以擁有魏征這樣的實幹忠臣而感到欣慰。

貞觀一朝人才濟濟,但魏征無疑是人才中的翹楚,他積極推行“王道”,主張“薄賦斂”,“輕租稅”,“息末敦本”,“寬仁治天下”,可以說唐朝的第一個盛世“貞觀之治”,魏征的功勞是很大的,對李世民治理這個龐大的王朝有着極深的影響。

作為原太子黨一員,魏征所得到的寵信無人能及,曆任尚書左丞、秘書監、侍中,累授左光祿大夫、太子太師,封鄭國公,無論官位還是爵位,在唐朝初期都屬于殊榮。

貞觀十七年(643年),六十四歲的魏征病勢沉重,李世民聞之,帶着太子李承乾和衡山公主(與魏征嫡長子魏叔玉已有婚約)到其府中探視,此時的魏征得知皇上親來探視,仍強托着虛弱的身體,穿好朝服,拖着帶子迎接,看到魏征病成這樣,李世民悲從心來,他拉着衡山公主到魏征跟前說:“魏公,睜開眼睛看看你的兒媳!”但此時的魏征身體早已經虛弱到無法起身謝恩了。



以直谏名垂青史的魏征

數日後魏征逝世的消息傳入宮中,李世民親臨魏府悼唁,對着魏征靈柩痛哭流涕,為了表示對魏征逝世的重視,李世民不僅辍朝五日,還命在京百官都要去魏府臨喪,太子李承乾則在西華堂為他舉哀。

一般情況下,大臣逝世後朝廷都要對其追贈和賜谥号,像魏征這樣貢獻卓越的大臣,死後追贈級别自然不低,他被追贈為司空、相州都督,谥号則是“文貞”,屬于上谥。而且,魏征還被特旨陪葬昭陵,這樣的特殊待遇在整個貞觀時期都極為罕見,可見李世民對魏征是真的非常重視。

魏征下葬前,在京百官送靈柩出長安郊外,負責緻祭的是當時還是晉王,後來成為大唐皇帝的李治,魏征的碑文則由李世民親自撰寫。

貞觀十七年(643年)二月李世民命将作少監閻立本畫長孫無忌、李孝恭、杜如晦等二十四功臣像置入淩煙閣,是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,魏徵位列第四。

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,墓碑被推倒



影視劇照:太子李承乾

貞觀年間發生的太子李承乾謀反案,牽連到已經入土為安的魏征,為了發洩對魏征的不滿,李世民不僅命人推倒了他的墓碑,還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與衡山公主的婚約。

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嫡長子,母親是文德皇後長孫氏。李承乾天資聰穎,仁孝純深,是李世民着力培養的接班人。李承乾的東宮班底都是魏征、陸德明、杜正倫這樣的治世名臣。

但是李承乾最緻命的弱點就是身有足疾,行動極為不便,大唐未來的天子是個殘疾,這自然是很難想象的。因此,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并非穩如泰山,他最大的競争對手魏王李泰同樣才華橫溢,聰慧過人,太宗對他的寵愛可謂是“寵冠諸王”。

占着父皇的種種溺愛,讓李泰漸漸對皇位有了想法。而來自李泰的威脅,讓皇太子李承乾日益不安,導緻他的性格變得狂悖驕躁,發展到最後,竟然對李泰動了殺機,在試圖暗殺失敗後,即與漢王李元昌、驸馬都尉杜荷、陳國公侯君集等人勾結,打算先下手為強,起兵入宮逼迫太宗讓位。結果事情敗露,李元昌被賜死,杜荷、侯君集、李安俨等人坐罪斬首,中書侍郎杜正倫受牽連被貶至嶺南,李承乾被幽禁至别室。

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發生在魏征死後,但為什麼會牽連到他,以至于太宗要推倒他的墓碑,撕毀衡山公主和魏征嫡長子魏叔玉的婚約?



影視劇照:侯君集同樣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,參與謀反後被斬首

究其原因,首先是魏征作為太子太師,李承乾的首席師父,未能及時糾正太子的過錯,導緻他後面變的狂悖乖張,李世民對太子李承乾一直都是以皇位繼承人來培養,如今太子釀下謀反逆案,令他長期以來花費的大量心血與精力付諸東流,魏征作為太子的老師,自然難咎其責。

其次,在太子謀反案的一衆參與者中,陳國公侯君集、受牽連被貶到嶺南的中書侍郎杜正倫都是魏征推薦的,魏征還在太宗面前誇此二人有宰相之才。但現實卻是侯君集參與了謀反,杜正倫也是此案的疑似參與者。李世民由此懷疑魏征結黨營私,臣子結黨一向為李世民所不容,更何況是一向受寵的魏征結黨,就更令李世民憤怒了。

最後,魏征曾把前後的谏辭,拿給史官褚遂良看,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,對魏征的不滿陡然加深。幾件事加起來,才有了魏征下葬沒幾年墓碑被推倒,兒子與公主的婚約無理由撕毀,這是李世民對魏征的死後清算。

恢複名譽,重立墓碑



魏征與唐太宗李世民

貞觀十九年(645年)李世民起兵五十萬親征高句麗,但遭到了高句麗人的頑強抵抗,雖得勝而歸,但也未能滅亡高句麗,唐軍也是損兵折将,此戰之後,李世民開始懷念魏征,他慨然歎息說:“魏徵若在,不使我有是行也。”親征高句麗,勞師動衆卻未達目的,李世民悔之不及,而魏征生前以直谏聞名,他若在世一定能阻止李世民這一次沖動的軍事行為。

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的一衆參與者都得到了應有的懲罰,事情也過去了一段時間,李世民對魏征的氣也消了,同年,“召其家到行在,賜勞妻子,以少牢祠其墓,複立碑,恩禮加焉。”重新恢複了魏征的名譽。

魏征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,但謀反案是發生在魏征死後,因此,李世民盡管處置魏征,卻做得并不太過分。相比後世明朝首輔張居正死後被明神宗刨墳挫骨揚灰,魏征的結局并沒多慘,他的家人都沒有受到牽連,他本人也沒有從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被剔除。幾年後李世民又重新給魏征立碑恢複名譽,說明他始終都沒有否定過魏征的功績。

相關閱讀

  • 一代名相魏征,為什麼下場那麼慘?

    一代名相魏征,為什麼下場那麼慘?

    魏征死後,唐太宗李世民懷疑他卷入了太子李承乾謀反案,不僅解除了魏征之子魏叔玉與衡山公主的婚約,還命人推倒了魏征的墓碑,不過,李世民很快便後悔了,不僅恢複了魏征的名譽,還重新給他立起了墓碑,可以說魏征的